到了11月中下旬,同學們應該已經把ED和EA的學校申請遞交了,不少人也已經開始了RD的學校申請。那么在留學申請等待期間,大家可以做些什么呢?
對于采取滾動招生形式的美國高校,一般需要4到6周的時間才能給招生決定,有時會更長。對于ED和EA的學校申請,一般在年底學期結束前,也就是12月中之前,就會給出結果,而有些可能會拖到1月初才有結果。最長的等候時間就是RD常規申請了,一般等候時間在8到12周。
同學們對于這個等待期的處理方式,往往是不太一樣的。有些同學可能會不斷地檢查申請狀態有無更新,結果有無下來;而有些同學則是在網上遞交完申請材料后,就再也不去管這個學校了。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影響到申請結果,而我們要做的,就是在這兩個極端中尋找一個平衡點,在等待期間,保持一定的“繁忙”程度。
在遞交了申請材料之后,徹底不聞不問肯定是不對的,因為在申請審核的開始階段,學校往往會通知缺少某些申請材料。所以同學們不僅要檢查申請狀態更新,還要看看有無通知需要補充哪些申請材料。絕大部分學校在收到申請材料后,都會回復email,告知已收到申請,以及如何通過網上平臺查看申請狀態更新,此后的重要通知和信息也都會通過email聯系。所以,同學們不要僅依賴社交媒體,而是養成定期(最好每天一次)檢查email的習慣。這個習慣不僅對申請有幫助,對于以后在
美國留學工作期間更是如此。要知道,在美國,email仍然是最主要的正規溝通交流方式,不是像國內一樣已經完全過渡到微信。在以往的工作經歷中,我們碰到了很多起案例,就是因為中國留學生沒有使用email的習慣,長期不理會自己的email信箱,以至于學校有重要通知但無法直接聯系上學生,也沒收到學生回復,最后沒辦法要通過我們才“找到”學生,耽誤了不少機會和事情。
但是另一方面,每周定期跟學校Email聯系甚至電話聯系,頻繁到讓招生官們覺得煩擾,這樣也只會對申請結果產生負面影響。不少高校招生官們都公開強調這一點,有些招生官甚至在看到這些學生的申請材料時會感覺,“啊,原來就是你啊,整天來煩我,看我怎么好好對待你。”就算招生官們沒有摻雜負面的個人情緒進去,這些同學們在面對挑戰時憂心忡忡的狀態,并不是很多學校想要看到的學生表現。這些都會直接影響申請結果,起到反作用。
在這中學的最后一年,除了大學申請,同學們也不應忽視平時的學業。雖然大學申請時遞交的是前三年成績,但是不少大學,尤其是排名靠前的名校,即使在錄取后,仍會要求學生在入學前補交高中最后一年成績。如果發現學生在高中最后一年的成績或表現出現明顯下滑,學校是完全可能,也完全有權利撤回錄取offer的。在最后一年里,同學們不僅應該“站好最后一班崗”,保證自己的成績不出現太大滑坡,更應該好好利用高中最后一年的機會,參加各種課外項目和愛好小組。這時就不是為了讓自己的申請簡歷更漂亮了,而是主要為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做準備。
在
留學申請等待期間,同學和家長們還經常碰到的一個情況,就是在繼續等待和繼續申請之間做選擇。ED申請具有綁定性約束力,除非出現資金不足等特殊狀況,ED是很難解除綁定的。所以如果拿到ED錄取,那基本就不用再考慮什么了,申請工作到此結束。而在等待EA和較早遞交的RD申請結果時,同學們往往把希望都寄托在之前遞交的“沖刺”類學校申請,覺得總會有一所給offer的,所以就一直被動等待,而錯過了仔細考量“匹配”類學校的時機。能苦盡甘來守到“沖刺”類學校的offer當然是好事,但實際情況告訴我們,還是有一部分同學最后并沒有申請上“沖刺”類學校的。如果這時再來匆匆忙忙的考量“匹配”類學校的好壞,準備申請材料文書,結果肯定是不理想的,那就真是既丟了西瓜也丟了芝麻了。所以,同學們在等待“沖刺”類學校結果的同時,要認真研究“匹配”類學校,盡早盡心地準備其申請材料,這樣才能保證在后面是真正地在不同名校offer間做選擇。
當然,如果同學們在早期申請中已經拿到了一個或多個offer,那么下面的申請策略也是可以做出對應的調整的。是接受已有的某個offer,還是進一步沖刺更好的學校并等待其申請結果,這個決定就因人而異了,我們不能說哪個是更好的決定,只是想告訴大家,一般EA和RD的錄取offer,都可以等到最遲來年5月才做決定,所以大家還是有不少時間來考慮的。
最后再提醒大家一點,就是在當前數字社會中,同學們要小心留意自己在網上的言行舉止,不要覺得那是自己在虛擬世界的私生活,跟申請大學沒關系。2017年哈佛大學就撤回了至少10名學生的錄取offer,因為他們在Facebook的一個私聊群中,發布了一些色情和種族歧視的言語。所以無論是美國的Facebook和Twitter等,還是國內的微信和QQ等,大家都應謹守在真實生活中的言談標準,不要以為美國學校就不懂微信哦。
今天簡單聊了聊在該階段申請工作中要注意的一些細節,同學和家長們還有什么疑問的話,歡迎與我們直接聯系和咨詢微信客服:kamldj
。